装备的较量:抗战时期中日轻武器大比拼
谈及抗战时期中日装备差距,人们目光多聚焦于坦克大炮的悬殊,却常常忽略另一个领域-轻武器的较量。抗日战场上中国军人手持劣势兵器与强敌搏杀的悲壮场景,同样令人惊心和叹惋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抗战初期的轻武器领域,中国军队并非全然落于下风,单论性能,部分装备甚至优于日军
谈及抗战时期中日装备差距,人们目光多聚焦于坦克大炮的悬殊,却常常忽略另一个领域-轻武器的较量。抗日战场上中国军人手持劣势兵器与强敌搏杀的悲壮场景,同样令人惊心和叹惋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抗战初期的轻武器领域,中国军队并非全然落于下风,单论性能,部分装备甚至优于日军
2025年8月30日,为献礼九三大阅兵,由国内军迷自费、自导、自演,全片零片酬,耗时3年之久,聚焦远征军松山战役的微电影《松山之殇》,在全网上线。
如果要评选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标志性的装备,捷克式轻机枪一定名列前茅。这款已近跨越一个世纪的武器,时至今日仍在影视剧中“发挥着余热”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捷克式轻机枪的衍生型号至今仍是一些国家的制式装备。拥有近百年的服役历史,足以证明该枪设计确有过人之处。
当时李云龙得了疟疾,恰逢日军扫荡,他和魏和尚两人被日军给围住了。李云龙和魏和尚拿出所有子弹和手雷,决定和鬼子拼了。
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,著名的加特林机枪、诺登菲尔特机枪和马克沁机枪就已经名声远播,尤其是马克沁机枪, 在英国多起殖民地战争、美西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已经展现出巨大的魅力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机枪的出现大量改变了战争形态,防守堑壕的一方能够依靠笨重的机枪射杀数十倍于己
“因此,德国的轻机枪并非像英法那样旨在作为重机枪火力的补充,而是要取代重机枪在许多战斗任务中的角色。德国对“通用机枪”( Einheitsmaschinengewehr )的追求就此展开——这一历程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。水冷式的MG08/15机枪远非我们如
捷克斯洛伐克在1919年后建立国家时,在其境内拥有广泛的技能和人才,其中包括轻武器的专业人才。1920年代初,在布尔诺成立了一家名为Ceskoslovenska Zbrojovka的公司,设计和生产各种类型的小武器。早期的产品是一种被称为Lehky Kulom
新加坡的Ultimax 100轻机枪,音译为“乌蒂马斯”或“阿尔蒂马克斯”,也被形象地译为“无敌100”。它堪称世界上重量最轻且命中率极高的班用轻机枪。该枪最初由新加坡特许工业有限公司(Chartered Industries of Singapore (Pt
新加坡 轻量 轻机枪 ultimax100轻机枪 stk 2025-06-02 12:08 9
在苏联研发的众多武器之中,有这样一款轻机枪,因其枪身之上独特的、巨大的圆形弹盘,被士兵们戏称为 “大盘鸡”。它就是捷格加廖夫 DP-28 轻机枪,一款在二战硝烟中诞生的传奇武器,见证了无数残酷的战斗。
自马克沁发明利用后坐力实现自动循环的机枪,战争格局在一定程度上被彻底改变。机枪凭借其密集的火力,成为战场上的强大威慑,但因其沉重且不便于伴随步兵进攻,交战双方陷入壕渠战的僵局,任何进攻行动都要承受机枪带来的巨大伤亡。为打破这一困局,研制可单人携带的轻机枪成为武
在枪械和历史板块,有这样一件趣事:M1911 0.45 英寸(11.43mm)手枪,堪称约翰・摩西・勃朗宁的经典杰作,自问世以来,已在军队中服役了一个多世纪。即便到了聚合物框架手枪的时代,仍有特种部队成员对它爱不释手。
布雷达M30型轻机枪,由意大利的布雷达公司(Società Italiana Ernesto Breda)于1930年精心研制。当时,一战刚刚结束,军队中不少装备显得陈旧落后,为了提升作战能力,布雷达公司着手进行新型武器的研发,布雷达M30轻机枪应运而生,其目
这款造型独具特色的轻机枪,其枪身上方呈弯曲状的弹匣,是它最为明显的标识。它曾经在众多战场之上发出怒吼;它已然成为了一代传奇,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布伦轻机枪。